南京大学招办答考生问-凯发k8官方

来源:历史学院发布时间:2008-01-12 08:07:00访问量:0

1、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及特色是什么?

答:南京大学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学科群组织项目,整合学科资源,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应用学科的发展步伐,学科优势及特色鲜明:基础学科优势明显——已形***、社会、自然、技术、生命、现代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8个(列全国高校第四),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博士点147个,一些学科方向,如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能源与环境科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物理、化学已经成为具有冲击国际水平的优势学科。多学科交叉、渗透——围绕优势学科领域组建了“物质科学”等9个科技创新平台和“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等6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推动了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交叉学科,如新能源与环境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分子医学、模式动物遗传研究等领域已培育出新的学科生长点。 “学科特区”富有特色——面向国际前沿,通过“学科特区”重点建设了一批一流学科,目前拥有分子医学研究所、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现代数学研究所、模式动物研究所、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等六个“学科特区”。

2、南京大学如何实施“一流的生源给予一流的培养”?

答:南京大学培养的学生具有“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特点,本科生培养工作富有特色:

①坚持“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 的现代教育理念,确立了两类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基础性人才按照“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按学科群打基础,按一级学科方向分流,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应用性人才按照“拓宽基储加强应用、分流培养”的原则,通过选读副修专业、一本一专、第二学士学位以及参与创新基地实践和产学研合作教育等途径培养各类复合型应用人才。

②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积极推广以信息化为特征的课程建设。通过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课程”,推进名师授课,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不断深化。

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南京大学是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试点高校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通过开设多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以及举办大量的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大力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④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允许一、二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重新选择专业;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跨学科做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建立“全面考核”的综合考核体系……

3、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答:南京大学的毕业生因其基础厚、后劲足、能力强、素质好,长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较少受到社会需求冷热形势变化的影响。毕业生主要流向为:

(1)按就业类别:升学、出国48%;

(2)、按地区流向:70%在长三角地区,20%在珠三角地区,其他同学也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国家重点企业;

(3)、按行业流向:公务员4%,科研院所及其他事业单位40%,金融出版等15%,世界500强及国内大型企业占18%,其他企业20%,自由职业及自主创业3%。招聘单位主要有:国务院、外交部、国安部、有关省委省政府、国内外各大银行、国际四大著名会计事务所、出版集团、广电集团、报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如宝洁、高露洁、微软、福特汽车、通用电器等)、国内百强企业(如华为、中兴、腾讯、海尔、联想、中石油等)、国内外著名咨询机构、军工企业、气象及规划等部门。

4、请介绍一下南京大学的奖、助学措施。

答:我校目前有较为完善的奖、贷、助、补、免等助学措施。 “奖”——奖、助学金。现有26项校级奖学金、30项系级奖学金、31项助学金。奖金额度高,授予面广。 “贷”——国家助学贷款。最高可贷款6000元/年,在校期间利息全免,毕业后还本还息。 “助”——勤工助学。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现每月有900多名学生从事勤工助学工作,收入300~400元/月/人。 “补”——特困生临时补助。设立特困生补助基金,为学生的临时性、突发性困难提供特殊的经济资助;冬衣资助。 “免”——学费减免。对于贷款者视其一年中的综合表现情况确定学费减免额度,有全额减免、减免50%、减免30%三个等级。另外在新生报到时设有“绿色通道”,解决特困生报到入学困难。

5、如果所录取的专业不适合自己,能否允许转专业?

答: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志向和爱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校出台了允许一、二年级学生转专业的政策。一年级转专业人数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10%以内,二年级转专业人数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5%以内。具体实施细则可登录我校教务处网站(http://jw.nju.edu.cn)查询。

6、在校学习期间是否有机会赴国外(境外)交流?

答:我校有许多途径,为学生提供赴国外(境外)学习、交流:

①代招生:今年我校继续为新加坡、香港的著名大学代招本科生。直接从入学新生中选拔,参加新方和港方高校组织的考试。录取后赴新加坡和香港攻读本科。

②交换生:我校与日本、德国、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签定本科期间交换培养计划,每学年达到40余人。

③短期交流访问:从在校优秀学生中选拔部分去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每学年达到70余人。

④出国留学:每年赴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主要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留学深造,达300余人。

⑤中外联合培养本科生计划。目前实施的项目有中加学院项目(南京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南京—纽约学院项目(南京大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实施“2 2”联合培养模式,前两年在南京大学就读,后两年在合作学校就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