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开展“从课堂教学走向历史现场”行走课堂研学活动-凯发k8官方

来源:历史学院发布时间:2024-05-31 12:16:58访问量:22

为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开展实践育人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三室一厅”育人工作走深走实,2024525日至26日,在23级历史学强基拔尖班学业导师于磊老师、辅导员田捷老师、班主任闵凡祥老师和徐一鸣老师以及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王恩惠老师带领陪同下,历史学院23级强基拔尖班及本科生党支部的同学从课堂教学走向历史现场,对丹阳南朝帝乡陵墓石刻、溧阳市博物馆、古县遗址考古工地和沙涨村合剌普华墓进行实地考察。


525日,在于磊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跋涉于田野山林间,先后参观了南朝齐宣帝永安陵、齐景帝修安陵、金王陈村失名墓、齐武帝景安陵、梁文帝建陵、齐明帝兴安陵、梁武帝修陵、梁简文帝庄陵、陵口石刻。在于磊老师平实而生动的讲解以及从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等多维度的剖析下,同学们跳出现有知识的桎梏,拓展史学视野,加深了对萧齐、萧梁帝王陵墓石刻石兽纹样的演变特征、中外文化交流以及石刻命名、排葬、样式、依据墓葬建制判断墓葬等级与关系等问题的认识。于磊老师在讲解的时候还提到了文保碑勘误以及齐梁故里之争等问题,鼓励大家不要迷信权威,要持质疑态度和批判思维看待历史问题。


526日上午,师生前往溧阳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依次参观了三个主题区域。在不断变换的画面中,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千秋金濑,美音溧阳”:择水而居,讲述的是先民虔诚的生命智慧;名起春秋,演绎的是煌煌古地的吴楚风韵;县始秦皇,历数的是朝代更迭的兴衰轮转;烽烟滚滚,谱写的是民族抗争的铮铮铁骨;万象更新,开启的是城市发展的全新机遇;岁世变迁,镌刻的是璨若星河的风雅名仕。溧阳博物馆珍藏的明代《淳化阁帖》是目前全国现存三套《阁帖》刻石之一,文物价值极高。大家在这套石刻前驻足良久,深刻领略到其刊刻质量之上乘、刻工水平之精湛。于此,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了溧阳的风土人情,对于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思考也更为通透。


随后,学院师生前往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溧阳古县遗址,参观了这个国内首次揭露为数不多的结构完整的六朝时期县城遗址,了解到当时南方县城的特征,及其极为重要的考古、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随着参观学习的深入,一些考古学名词和理论也由抽象变为具象。


下午,在于磊老师以及村长的带领下,大家进入沙涨村偰氏墓园,分别参观了后人重立、重修的合剌普华神道碑、“高昌忠

公墓”牌坊、明敕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偰斯墓和高昌郡公合剌普华墓。在这里同时,于磊老师带领大家一边识读上世纪五十年出土的合剌普华墓志铭,一边联系中国历史文选(下)课程内容,给大家拓展介绍了合剌普华生平、偰氏迁入汉地及如何融入内地的历史,让大家认识了高昌偰氏家族这样一个筑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典范,也让大家对于中国历史上民族交流交融以及当下筑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问题有了更明晰的理解。


返程路上,于磊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南宋金坛刘宰的故事,以此展开,提到像这种由于背后无人而在朝中难任高官、由于各种原因转而经营地方的做法是两宋之间的重要转变,亦即所谓的“精英地方化”。在后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明清那种举人乡绅的现象,刘宰在江南地方积极参与乡里教育、赈济、水利等公共事业,这也让同学们认识到关注基层士人对于重新了解宋朝的重要意义深受启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现场是最直观的再现。行走于大地两天,同学们跳出原有的宏大历史框架,去追寻时代大势中的微尘,走进那个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时代,感受历史的余温,在这些遗址中寻求些许启示,把握历史脉络,敬仰文化根基,追求历史意义,收获与感悟亦颇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寓育于教,历史学院举办的相关行走课堂研学活动,致力于通过让同学们走出课程置身于历史现场,去自主窥探历史学的冰山一角,去静下心来感受历史文化,去加深对于历史学的相关理解,积极落实“奋进行动”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帮助同学们明晰来路与前路,秉持初心在学习历史的道路上朝乾夕惕、砥砺前行。未来,历史学院也将继续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制定富有院系特色的“三室一厅”工作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文稿李炜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