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凯发k8官方

师资队伍
  • 基本资料
  • 个人简介
  • 研究成果
  • 教学情况
  • 获奖情况
  • 代表成果
基本资料
姓名:王涛 职称:教授
学系:世界历史系 电子邮箱:t.wang@nju.edu.cn
办公地址:历史学院388
个人简介


湖北荆州人,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弗莱堡(freiburg)大学、慕尼黑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高校访问。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史、教会史、数字史学等方向。

wang tao is a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nanjing university. he earned his ph.d.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2008. from 2008 to 2009, he was a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university of freiburg in germany, and from 2015 to 2016, he held the same position at harvard university.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dr. wang's research has primarily focused on german history and digital history. presently, he serves as the director of the digital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at nanjing university. he is also the author of the book titled the bishop's epistolary space: a paradigm of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ugustine's epistulae (nanjing, 2011). at nanjing university, dr. wang teaches a wide range of courses, encompassing introductory seminars on world history as well as graduate-level courses on german history. he also offers courses on digital history.

研究成果

专著:
1. 王涛:《主教的书信空间》,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论文:

2023年度

1.澎湃圆桌|chatgpt、人工智能与数字人文:传统学问的科技未来;

2.“数字史学不可缺省价值判断”,《历史评论》2023年第2期;

3.“16世纪德意志语境中关于土耳其的知识生成”,《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

4.“大语言模型时代历史书写的路径与局限”,《澳门理工学报》2023年第4期;

5.“德国工业遗产研究的学术史语境转换”,《史林》2023年第5期;

6.multi-view 3d recording of jiangjunya rock art, rock art research, vol. 40, no.2, 2023;

7.参与编写《数字人文与历史研究》,上海三联出版社,2023年;


2022年度

1.“神圣罗马帝国的三副面孔”,《神圣罗马帝国》序,译林出版社2022年;

2.《时间与权力》译后记,中信出版社2022年;

3.“建构中国自主数字人文知识体系的使命与路径”,《数字人文研究》,2022年第2期;


2021年度

1.“数字史学的价值与前景”,《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10期;

2.“面向未来的历史教学:历史系学生应该会编程吗?”,《私家历史_澎湃新闻》,2021年4月;


2020年度

1.“发挥数字人文在史学研究中的效用”,《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12日第1697期第5版;

2.“从人才培养看数字人文对新文科的引领”,《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28日第8版;

3.参与编写《公共史学概论》,负责第七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4.“数字史学的方法论问题”,《光明日报》2020年7月27日理论版;


2019年度
1.“什么不是数字人文”,《澳门理工学报》201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
2.“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实现数字转型要面对的问题”,《南京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3.“数位人文:跨界与争鸣”,《当代历史学新趋势》,蒋竹山编,台北经联书房,2019年(二作)

2018年度
1.“数字人文框架下《德意志人物志》的群像描绘与类型分析”,《历史研究》201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9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3期转载;《历史与社会》(文摘)2018年第4期转载;
2.“文本分析的新工具:以主题模型的可视化为例”,《云南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3.“数字人文的本科教育实践:总结与反思”,《图书馆论坛》2018年第6期;

2017年度
1.“数字人文热的冷思考”, 载:《史学月刊》编辑部:《大数据时代的史料与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2.“德意志新教与扬森主义”,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3.“数字史学:现状、问题与展望”,载《江海学刊》2017年第2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7年第2期转载;
4.“18世纪德语历史文献的数据挖掘:以主题模型为例”,载《学海》201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5.“另一个维度的启蒙:天主教启蒙运动的思想与历史”,载《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1期;

2016年度
1.“缺席的统治:共主邦联时期的德意志事务处”,载《史林》2016年第6期;
2.“如何用电脑阅读5万份题录”,载《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5期;
3.“关于数字时代历史教学的思考”,载《历史教学》2016年第2期;
4.“国外著名大学历史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经验探析”,载《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第1期;
5.“铁路、美国的现代化与数字史学”,载《读书》2016年第1期;

2015年以前
1.“挑战与机遇:数字史学与历史研究”,载《全球史评论》2015年第8辑。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2.“入侵与解放背景下的革命:美因茨共和国的历史解读”,载《世界历史》2015年第4期;
3.“关于中国对德意志形象构建的思考”,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4.“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再论圣殿骑士团覆灭的原因”,载《安徽史学》2014年第6期;
5.“欧洲火山喷发印象的历史变迁:以百科全书为中心的考察”,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6.“18世纪德意志亲英派眼中的英国”,载《英国研究》2011年第3辑;
7.“内布利提乌斯的双面孔”,收录台湾中原大学基督教学术业书《重读奥古斯丁忏悔录》2012年第8辑;
8.“从假发看西欧社会的变迁”,载《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
9.“西方教会:行走于政治和伦理之间”,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6日;
10.“心怀二意的伊拉斯谟?”,载《历史研究》2009年第6期;
11.“新教徒眼中的罗马天主教:简评弗里德里希•尼柯莱的游记”,载《北大史学》2009年第14辑;
12.“奥古斯丁书信的发现、整理与研究”,载《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学》全文转载;
13.“内布利提乌斯的双面孔”,载《基督教思想评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辑;
14.“奥古斯丁书信10*和书信24*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载《西学研究》,2006年第2辑;

翻译:
1.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北京:三联出版社,2005年;
2.林奇:“东派教会:历史的背景解析”,北京:商务印书馆,载《西学研究》2003年第1辑;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
数字史学导论、德国史、基督教文明史、影像中的世界史、德意志精神和文化

研究生课程:
德国史专题研究、德国史文献阅读


获奖情况


2020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20年,第16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第二届日知世界史奖青年奖

2016年,第14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6年,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2014年,南京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

代表成果
/
网站地图